![]() |
공지영 - 우리들의 행복한 시간 |
上次讀到韓國作家孔枝泳的中譯本作品是去年夏天,叫《熔爐》。當時適逢改編電影在香港上映,書店也開始售賣原著小說,書衣是電影的海報。這次再讀到孔枝泳的作品--《我們的幸福時光》,只讀書名,或許以為這是部愛情小說,再細讀封面的小字就會知道這部小說的主題非常沉重但嚴肅,寫的是死刑。記得在大學時,每個學生不論主修甚麼科目都得報讀哲學學系的一部分課程,其中一個課程關於倫理學,當然不是很深奧的那種,只是入門而已,分組簡報的題目正是「死刑」,討論的當然是應否廢除死刑。自問是個頭腦不好的女生,邏輯甚麼的叫我頭痛,只是記得花了很大的力氣才完成簡報,道理說不清,當然也沒法說服教授,不過還是拿到中上的成績。重點不是成績的高與低,而是「死刑」這種懲罰的爭議存在已久,誰可以主宰另一個人的生命,決定他/她的生死?甚麼罪行才算是嚴重到需要執行死刑?這一次,孔枝泳再以小說的方式帶領讀者去思考這些問題,當然這些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只不過讀者的想法都能夠帶來一點改變,比如對司法制度、人性的想法。
整部作品以兩位主人公的第一身平衡敘述 ,一章一章、有節奏地間隔著,形成一部美麗的小說。美麗在於讀到兩位主人公的心因為對方,慢慢熔化,直視愛,直視生命的重量。一個殺人犯,一個多次自殺不遂的富家女,因為當修女的姑姑答應家裡的人會好好照顧多次嘗試自殺的女主人公,她第一次走進監禁了重罪犯的看守所,跟殺人犯見面。第一次見面的過程並不順利,她自以為生命不存在任何意義,這次死不了,下次一定可以;他以為別人走到看守所要求見面是為了嘲笑自己;夾在中間的修女堅持繼續見面,直至他執行死刑。因為每一天說不定都是死刑犯在世上的最後一天,套用書裡的話:或許這是生命裡最後一個冬天,最後一個春天。最後一次看到花開花落。每週到看守所見面讓兩個人逐漸釋放自己,慘痛的回憶固然在心裡留下傷口,但傷口早已結疤,可以做的就只有拋下包袱,當起另一個的自己。這段時間雖讓痛苦輪迴千百轉,到底他們二人學到各自的生命裡最重要的一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